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22日刊登題為《為什么中國小學勝過美國小學?》的文章,作者是一位名叫萊諾拉·朱(音)的美*親。這位美*親在把兒子送進上海一所公立名校學習后,發(fā)現(xiàn)中國教育體系有美國亟須學習的東西——給予老師尊重與權威。
每個孩子都能培養(yǎng)出多種出色才能
朱女士一家是在上海旅居的一個美國家庭。眾所周知,中國“*”了一些全世界最出類拔萃的學生。當朱女士發(fā)現(xiàn)距離新家僅幾個街區(qū)的地方就有上海精英們眼中最好的公立學校之一時,她決定送兒子去那里上學。然而,在兒子入讀幼兒園的第一個星期,他的中國老師就強行往他嘴里塞了一口煎蛋(朱女士的兒子非常討厭吃雞蛋)。
第二天,朱女士沖到學校就塞雞蛋事件和陳老師對質,劈頭蓋臉地陳述了自己關于個人選擇的理念。
“在美國我們不會采用這種強迫的方法,”朱女士用中文說道?!芭??那你們怎么處理 ?”陳老師倒也表現(xiàn)得理直氣壯。
“我們會向他們解釋,吃雞蛋對他們有好處,里面的營養(yǎng)成分能幫助他們強健骨骼和牙齒,對視力也有好處,”朱女士回應道。
“這有用嗎?”陳老師反問道。
事實上,的確沒用。朱女士稱從來沒成功地讓兒子吃過雞蛋。兒子很挑食。陳老師教育朱女士,“在孩子面前,你應該說,‘老師說得對,媽媽也會這么做’,好嗎?”
朱女士點點頭,自己感覺有些震驚。
文章稱,截至目前,朱女士的兒子已在中國教育體系下成長了五個年頭。在此期間,她的兒子已經變身為一個舉止得體的小學生,每天早上真誠地和老師打招呼——“老師早!”,并且對教育的尊重已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根深蒂固。當朱女士看著6歲大的他每天早上自己準備好書包,把英語、語文和數學書,還有他自己削好的六支鉛筆整整齊齊地放進包里,那一刻她有些呆住了。
當朱女士向美國的朋友們講述兒子在中國上學的經歷時,他們簡直目瞪口呆。當他們和朱女士的兒子相處時,他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朱女士的兒子并沒有像拉布拉多犬一樣躲在角落或者言聽計從。朱女士的兒子畫畫的時候充滿想象力,講話風趣幽默,打網球時還會刁鉆的正手擊球。小孩子的特質都沒有消失,朱女士如今也對中國人認為每個孩子都可以培養(yǎng)出多種出色才能的理念深信不疑。
“老師最懂”理念
文章稱,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6歲大的中國小孩在早期的數學技能,包括幾何和邏輯方面都勝過美國同齡孩子。當中國孩子申請海外留學項目時,錄取結果也令人震驚。他們正從全球頂尖學府獲得越來越多的錄取名額。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xié)會公布的數據,和10年前相比,常春藤名校錄取的中國大學生人數增長了八倍。與此同時,在助推硅谷創(chuàng)業(yè)大潮的杰出人才中,中國人占了很大比例。
朱女士一開始對中國式教育是持反對態(tài)度的。美國是一個尊重嬰幼兒自主選擇、自由玩耍和推崇個性化發(fā)展的國度。然而,當朱女士的孩子在中國教育體系里學習了五年,她本人也和各個教育階段的中國老師、家長及學生進行了交流后,她發(fā)現(xiàn),的確存在一些奏效的中國式教育“秘訣”值得美國人效仿。其中大多數都和對教育的態(tài)度有關。
“老師最懂”的理念的確有好處。朱女士開始發(fā)現(xiàn),一旦家長和老師統(tǒng)一了戰(zhàn)線,孩子也會照做。這種遵從賦予老師近乎絕對的課堂指揮權。朱女士的兒子變得特別害怕遲到、缺課或者讓老師失望。
在課堂上賦予老師不容置疑的權威地位有助于諸如幾何、計算機編程等科目的學習。根據發(fā)表在《心理科學》 期刊的一項研究結果,對這些科目而言,直接指導(相比由學生自主探索發(fā)掘)的教學方法更為有效。
相比之下,在西方,老師們花大量時間管理課堂紀律,以及平息由學生或者家長等發(fā)動的小規(guī)模反抗行為。一名20年前來到美國的中國老師稱,她還記得自己第一年教美國孩子時深感震驚?!拔乙婚_始非常強勢,但是這完全沒有用。學生們會反駁我!”目前在明尼蘇達州一所高中教授中文的張新義(音)回憶道。如果她布置的作業(yè)過多,家長有時候會抱怨。
美國學校太過注重學生個人需求
文章稱,中國人堅持集體需求高于個人需求的做法同樣對教育很有幫助。原因很簡單:如果每個人的前進步調一致,就能更好地實現(xiàn)課堂目標。沒有特例,沒有多元化。
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在相反的方向上做得太過,將學生的個人需求凌駕于集體需求之上。有些家長毫無顧忌地把未接種疫苗的孩子送去上學——無視公眾健康——或者請求學校調整開學時間,避免與體育活動安排沖突。
中國人另一個非常勵志的理念是:在學習方面,天才在于勤奮。語文老師知道,只要認真學習認字卡,加上不斷地練習,朱女士的兒子一定能學會3500個常用漢字。他的小學數學老師不會在三位數計算上給任何孩子開綠燈,實際上還會在放學后留下來輔導落后的學生。中國的學校體系哺育出一種中國式堅韌,日復一日地傳達著這樣一個信條——堅持,而非智力或能力,才是成功的關鍵。
研究表明,這種態(tài)度讓孩子在課堂上學到更多。根據2014年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針對逾5000名學生的縱向研究,亞洲年輕人之所以學習成績更優(yōu),部分原因就是他們相信努力和成就之間的關聯(lián),而“美國白人則傾向于認為人的認知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敝袊⒆恿晳T了以努力搞懂難度較高的內容,并且他們相信只要愿意付出,任何人都能成功。
而在美國,當政策制定者試圖推進類似的措施時,往往遭到家長的反抗。
文章稱,美國的教育進程被重視家長權利及不利于學習的態(tài)度所阻礙:美國父母要求在無助教育的各種方面賦予孩子優(yōu)先權,并且當孩子成績不佳時,希望老師在成績單上手下留情。作為一個社會,人們希望從老師身上得到更多,但作為家長承擔的責任卻越來越少。
異國他鄉(xiāng)多年的生活經驗告訴朱女士,當人們學會尊重教育者,并給予教育者應得的自*時,結果可能令人欣喜。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guī)淼闹袊W勝美國 原因究竟在哪里?,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現(xiàn)在的家長壓力普遍很大,在升學的壓力下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各類的輔導機構。為此,有家長呼吁:要全面禁止課
2021年08月03日 11:56課外報班,每個家長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家孩子數學不行,是不是得補補?。俊庇只蚴恰皠e的孩子都報輔導
2019年11月11日 22:18課外輔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課外學習活動,也是一種組織化的校外活動形式。特別是在中國的基礎教育階段,學校
2019年11月11日 22:19有人說,校外培訓機構是校內教育的完善和補充,然而也造成學生更多的學習壓力和家長們的經濟負擔。社會上一
2019年11月11日 22:13其實這是一個系統(tǒng)性問題,家長由于大部分只有一個孩子,經驗非常有限,也不做教育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時候
2019年11月11日 22:08教育培訓行業(yè),在我的認知里是從2010年1月29日開始的。那時我剛剛進入新東方天津學校。面試、試講、
2019年11月11日 22:00打開大學錄取通知書,是高考考生們夢想成真的瞬間。同樣的,在大洋彼岸的小島國新加坡,每一年也有一群又一
2019年11月12日 13:14不經歷一次小升初,我還以為九年義務教育沒我啥事。小升初讓我明白,家長需要經歷的最嚴峻的義務可能來了,
2019年11月12日 13:05有很多家長們反應說,不知道為什么孩子對一些數學法則總是張冠李戴很是讓人頭疼,總是感覺是因為太調皮,所
2019年11月12日 13:02今日寄語"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劃算的教育投資"——畢淑敏前段時間看
2019年11月12日 12:59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受聘為西湖大學首位名譽教授
時間:2024年11月01日習近平: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è)
時間:2024年11月01日思政課一體化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交流大會在福州開幕
時間:2024年11月01日強化實踐創(chuàng)新導向,專家解讀我國首個博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與申請學位實踐成果質量標準
時間:2024年11月01日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熊四皓一行調研浙江大學
時間:2024年10月17日2019英語六級考試復習用的什么資料 英語六級考試時間是幾點到幾點
時間:2024年06月08日2021年3月16日以后從北京到遼寧朝陽還需要核酸檢測嗎 2021年3月16號離京用不用做核酸檢測
時間:2024年06月08日我昨天報好了志愿多久可以查看自己是否被錄取呢 志愿填報后幾天能知道被錄取
時間:2024年06月08日廣東有那些高校錄取線是在二批A線的 各省錄取分數線一樣嗎
時間:2024年06月08日內蒙古公務員考試網上報名及查詢的具體步驟
時間:2024年06月08日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