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育資訊 >正文

叛逆心理產(chǎn)生原因以及應對辦法

更新:2020年05月10日 19:58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zhàn)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yè)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叛逆心理產(chǎn)生原因以及應對辦法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叛逆心理產(chǎn)生原因以及應對辦法


  叛逆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必經(jīng)之路。叛逆心理也有正面效應,它包含許多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自我意識較強、勇敢、堅強、好勝心強、能求異、能創(chuàng)新。它還可以防止一系列不良品質(zhì)的形成:孩子在不順心、受壓抑時,敢于發(fā)泄,不會有畏縮心理,也不會保守、逆來順受。在充滿競爭的時代,我們應善于發(fā)現(xiàn)青少年叛逆心理中的積極因素,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把他們培養(yǎng)成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zhì),能開拓、進取的人才。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和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乖巧,對于長輩的教導和勸告不像以前那樣聽話,甚至會產(chǎn)生抵觸、反抗的情緒。人們把孩子的這種現(xiàn)象稱為逆反心理。叛逆心理是指人們?yōu)榱司S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tài)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通常表現(xiàn)為情感的對立、抗衡和情緒上的嫌惡、不滿。從某種意義上說,叛逆是人類自身的一種潛在本能。同時,它也是個體成長史中一個不可逾越的主題。個體的成長就是不斷反叛舊我、創(chuàng)造新我的過程,個體就是在不停的反叛中成長起來的。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是該年齡階段青少年的一個鮮明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雖然反叛是個體成長的方式之一,但若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就有可能導致青少年的偏執(zhí)、冷漠、不合群等性格,嚴重者會出現(xiàn)激烈的反社會行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淺析


  一、客觀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生長的基本環(huán)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因為疼愛自己的孩子,通常以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過去所受過的經(jīng)驗教訓告訴給孩子,為青少年指出一條沒有彎曲、高效、便捷的人生道路。大部分的家長在對孩子教育時,都會有這樣的心理:我一定要讓孩子超越別人。這種想法無可厚非,但我們的家長常常把孩子作為實現(xiàn)我們自己理想的工具,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自作主張地為孩子安排生活。然而對于生命的成長來說,珍貴的不是經(jīng)驗,而是經(jīng)歷。青少年由于個體意識的慢慢覺醒,開始改變依賴父母的天性,不再喜歡由別人帶著走,而要自己走。青少年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shù)暮靡怅P心,造成了兩代人思想上的沖突與矛盾。當青少年與家長無法敞開心靈平等相待時,他們會反感家長的做法,進而產(chǎn)生了叛逆的心理。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和社會化的主要環(huán)境,學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學校教育里,教師片面地評價青少年的優(yōu)缺點,對他們的能力、成績無法做出客觀全面的評價,而往往只是用分數(shù)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許多教師都是注重升學率,注重學生的成績,不斷地施加一些學習上的壓力給青少年,使得青少年心理負擔日益加重,以至他們的不滿情緒和叛逆心不斷的積累。一些教師應付差事,不認真探索教育的最佳的途徑和方法,照本宣科、呆板乏味的授課方法,平淡的語調(diào)、僵化的表情等,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教師在施教過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學生,不顧及他們的心理感受與體驗,當他們出現(xiàn)問題時,一味地強調(diào)師道尊嚴,導致他們因?qū)逃叩呐懦舛a(chǎn)生逆反心理。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及大眾傳播事業(yè)的發(fā)展,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渠道不像以前那樣單一,他們可以通過各種信息渠道獲得各種各樣的信息。由于青少年辨別是非能力不夠強,一些帶有負面影響的信息隨之會被他們所接受。比如一些影視作品,極為美化叛逆者的個人行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個人主義。許多高中生十分欣賞電視、卡通片中描寫的“叛逆英雄”。這些不良的價值觀和行為傾向?qū)η嗌倌甑男睦懋a(chǎn)生不良的影響,加上自身心理的不穩(wěn)定性和模仿性,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二、主觀原因


  由于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智慧和思想再不斷的發(fā)展,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也日益增強。處于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會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jiān)護,確立自我的意識。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希望得到承認的理解和尊敬。但是,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他們的自尊心是難以滿足的,因為成人和社會在較多場合忽視了青少年的這一極為敏感的心理需要。在這種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況下,青少年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持批判態(tài)度。在這些獨立和“反抗”的行為活動中,青少年的自尊心和成人感得到了變相的滿足;成人對其行為的斥責或批評,反而使他們感到自己像一個成年人那樣影響著別人了。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使他們做出異乎尋常的舉動,以期引起別人的注意,顯示自己獨立的個性。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引導


  青少年在叛逆期中的迷惘掙扎需要給予恰當?shù)慕逃P懷,這樣才能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與人格的真正獨立。自古為人師者都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如今,教師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叛逆心理的萌動。叛逆心理會給教學帶來不良影響,因此教師應及時捕捉發(fā)現(xiàn)學生叛逆心理的萌動,及時對其進行引導。只有克服學生這種心理,消除師生對立情緒,才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完成教學任務。


  為了使青少年身心都能夠健康的成長,教師應留心注意,因勢利導,促其成材。教師要想得到學生的完全理解,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應充分運用情感教育的作用,感化教育學生。處于成長掙扎中的青少年需要長輩更多的關懷和接納。教師應該多與學生溝通,這種對話不是一方思想對另一方的強加和儲存,而是以他人看待他人;也不是簡單的思想交換,而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行動。對話中雙方相互平等,互相尊重。這就是孩子們說的“問我,理解我,但不要批判我”。教師要學會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多傾聽他們的內(nèi)心之聲,了解他們心中的困惑、他們的成長需要什么幫助,盡量不要把自己的意愿、觀點強加給學生。當教師讓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可信賴時,學生就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育。愛是最好的教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如果教師和學生在感情上多一些相容、多一些親近,做到以情感人,進而以理服人,相信學生就不會再有那種厭惡、背離,逆反心理自然就會淡化和消除了。


  二、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學生的教師才會得到學生的完全尊重。學生都希望能夠獲得長輩的鼓勵和支持。因此,教師應該努力發(fā)掘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多一點表揚,多一點鼓勵,用積極、鼓勵的教育方式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破窗戶理論”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科學家將兩輛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車停放在相同的環(huán)境里,其中一輛車的引擎和車窗都打開,另一輛則封閉如常,保持原樣不動。三天后,打開車窗的車被破壞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輛則完好無損。科學家又在剩下的車子窗戶上打了一個小洞,只一天功夫,車上所有的窗戶被人打破,內(nèi)部東西全部丟失。這表明,人們往往認為壞的東西讓它再壞一些也無妨,而對于完美的東西則會主動地維護它,舍不得破壞。學生的心靈好比是車,是否完好無損,就看教育工作者的態(tài)度和維護技巧了。表揚、贊美是一種認可、一種肯定,能使孩子堅定發(fā)展的方向。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主要有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異時性”、自我意識的覺醒等自身發(fā)展原因,也有青少年與上代人在思想觀念上的代溝、學校教育中的不足等客觀原因。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如果不及時加以矯正,發(fā)展下去對青少年的成長非常不利。為此,進行叛逆心理方面的研究,助其健康成長便是于必然。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guī)淼呐涯嫘睦懋a(chǎn)生原因以及應對辦法,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
與“叛逆心理產(chǎn)生原因以及應對辦法”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lián)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警告: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